黃淑萍
我是桃園人
尋找桃仔城
每座有歷史的城市,都有著它獨一無二的故事,
而故事,就要由你我,一代又一代的訴說下去。
剛搬來桃園時,到處問人【 要去哪間廟宇報到我是桃園人祈求平安!】~大部分,真的大部份都跟我說【大廟-景福宮 】。
剛搬來桃園時,為了瞭解環境常常到處走到處看。怎麼認識一座城市的根本,那就是往最有歷史古蹟的廟宇或古蹟或街道或建築走就對了。
Cherry姐,愛說故事
桃仔城,真的跟「桃」有關,雖然漢人正式開墾的零星紀錄可追溯至1713年,但是這裡可一棵桃樹都沒有的。就跟台灣各地的歷史一樣,初始這裡是原住民的生活領域,300年前的平埔族已經有「 南崁社」「龜崙社 」「 霄裡社」「坑仔社 」四社,地區涵蓋桃園台地的北東南三方的溪谷地,也就是現在的龜山到中壢。而這一大片台地的正中央就是【桃園 】。西元1745年上任的臺灣監察御史范咸所寫的《重修台灣府志》記載一段話:「初期今桃仔城一帶統稱虎茅庄,為當時淡水府下35庄之一,因為開墾前這一帶為茅草密生之處,故以名之。」
(虎茅庄的含意應該是:人們只要走過這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茅草荒原,身上都會有像被老虎牙齒咬到一樣的傷口。不過,哪來的老虎啊!)
話說,1737年,人來了,漢人真的來了,一堆漢人sssss跟著一個廣東籍名叫薛啟隆的墾民,從台南來尋找新天地了。據說他們從蘆竹庄南崁港上岸,然後走到虎茅庄從事開墾,並且遍植桃樹。過了幾年,歷史記載,這片土地已經有房舍有農作,墾民還跟龜崙社的平埔族交易買賣,慢慢地也有街有市了,而桃樹也在此時朵朵綻放,整個虎茂庄一片絕美花海,人們心花怒放,於是決議更改地名-就叫桃仔城吧!
喜歡聽故事的,我們 to be continue and
Welcome to Taoyuan
#taiwancherry
#Taoyuan
#桃園